北京展臺搭建:明代(1368—1644)時,北京集市依然繁榮。城隍廟、隆福寺、護國寺、白云觀等地是定時廟會場所。明代還與北方游牧民族進行交易的由國家控制的馬市,即茶馬市。
清代(1644—1911)時,北京的白塔寺、隆福寺和護國寺是著名的三大廟會所在地。清代在傳統集市的基礎上,又逐步發展了具全國規模的一些專業集市,如無錫、蕪湖的米市,最典型的是河北安國的藥市,春秋兩次。作為專業的藥材集市,安國藥會已初步具備近代專業博覽會的形式和內容。
1910年,清廷在南京舉辦南洋勸業會,掀開了中國近代展覽史的第一頁。南洋勸業會是中國歷史上具現代展覽概念的第一個商業博覽會。大會分設各省、紡織、茶葉、工藝、武備等館,會期3個月,觀眾達二十多萬。
1912年,北京政府改清廷在前門的勸工陳列所為商品陳列所,以后又改為勸業場,使得這一中國最早的展館逐步變成商場。
1921年8月,上海總商會商品陳列館建立,每年6、7月征集展品,每年秋季舉辦一次展覽會。
看來展覽是從古至今的,在中文里,展覽會名稱有博覽會、展覽會、展覽、展銷會、博覽展銷會、看樣定貨會、展覽交流會、交易會、貿易洽談會、展示會、展評會、樣品陳列、廟會、集市、墟、場等等。另外,還有一些展覽會使用非專業名詞。加上這些非專業的名稱,展覽會名稱將更多。中文的博覽會指規模龐大、內容廣泛、展出者和參觀者眾多的展覽會。一般認為博覽會是高檔次的,對社會、文化以及經濟的發展能產生影響并能起 促進作用的展覽會。但是在實際生活中,“博覽會”有被濫用的現象。不時可以在街上看到由商店舉辦的“某某博覽會”。展覽會和博覽會在漢語中是名詞,《辭源》和一些古漢語詞典中無記載。
按性質分,可將展覽分為貿易展覽和消費展覽。
按內容分,可將展覽分為綜合展覽和專業展覽。
按規模分,可將展覽分為國際、國家、地區、地方展覽、單個公司獨家展覽。
按時間分,可將展覽分為定期展覽和不定期展覽。
按展覽場地分,可將展覽分為室內展覽、室外展覽、巡回展覽、流動展覽。
各國著作權法多有關于展覽權方面的規定,但是哪些作品可以成為展覽權的對象卻是有區別的。《法國著作權法》規定,展覽權是將未發表的造型藝術作品的原件或復制物或未發表的攝影作品的原件或復制物公開展示的權利;《日本著作權法》則規定展覽權僅限于美術作品或尚未發表的攝影作品;《美國版權法》則把適用展覽權的作品范圍列得很寬泛,只要是有著作權的作品,包括文字、音樂、戲劇、舞蹈、啞劇、繪畫、刻印、雕塑以及電影或者其他音像作品中的個別圖像,都可以用于展覽。此外,按美國對著作權法的解釋,展覽的方式也多種多樣。按我國《著作權法實施條例》的解釋,展覽指公開陳列美術作品、攝影作品的原件或者復制件的行為,但對作品是否發表未作限制。不過隨著國家十二五規劃中對大力扶持和發展文化產業中相關政策的出臺,已經有很多單位和組織已經推崇原創、尊重創作者的知識產權的保護,例如,2012年8月底在墨干山美術館專門舉辦了“反對行畫 原創藝術展”的展覽,受到了廣大創作者和參觀者的支持和好評。
近年來在發展城市會展經濟熱潮帶動下,各地大建展覽場館的勢頭一浪高過一浪。前幾年建設展館多從發展會展經濟著眼,現在許多城市已不完全為了發展會展經濟,而是從城市舉辦各種會展活動的公益角度考慮,把展覽場館作為城市的必要基礎設施,紛紛規劃建設展覽場館,例如包括西藏拉薩也在積極爭取建設一個會展中心。
目前,我國的展覽場館數量在全世界可排在第三位,僅比美國和英國少一些。展覽場館的總面積也在全世界中居前列,但出租率比展覽發達國家而言要低得多。
更多展會資訊聯系:
上海泰臣展覽為您提供專業展臺設計,展臺搭建及活動策劃,為企業參展提供一站式服務。
搭建熱線:021-54299159/18916478358或在線QQ咨詢(97357838)